大部分的企業都有收到過退換貨的請求,為了避免麻煩,經營者核對金額后便會忽略原來的發票,但其實這樣的做法是要有很大風險的,換貨后分兩種情況:如果換的貨物一樣而且在同一個報稅周期里,那就沒有大問題,但如果不在一個周期里,被查出與發票商品類型不一致,就會有很大的風險。
2、發票領用量
稅局對發票增量2次以上、超限量25份以上的納稅人會進行預警,顯示發票領用異常。預警后,稅局會先限制你繼續超限量領用發票。若公司業務好,規定發票數不夠用的情況下,可以帶相關資料和證明去稅局申請修改每月的發票領用上限,避免這部分的稅務風險。
3、避免海關專用繳款書抵扣異常
海關專用繳款書抵扣異常包括比對結果不符、缺聯、重號、滯留等情況。一旦出現這些情況,都是需要在一定期限內修訂錯誤信息或配合稅局進行核查的。如若情況復雜,未在規定期限內搞定,那這部分進項稅額將不能抵扣,因此一定要查看清楚海關轉同繳款書,規避風險。
4、避免過分低于行業稅負率
稅務局會根據當地各個行業里面的,各個企業的每年的增值稅繳納稅負率,計算出這個行業的平均稅負率。一般來說,該行業的企業都會在這個平均值附近,不會差的太多。但如果你因為逃稅漏稅而與平均值差的太大,那么肯定是逃不過稅務局的檢查。若你是因為其他原因而有偏差的,最好是提前向稅局報備,說明緣由,避免風險。
5、避免取得失控發票
一般來說,如果一個企業老板走逃了,或者嚴重逾期未報稅,那么它公司的發票,包括開具出去和還沒有開具的都會被認定為“失控發票”。法規規定,只要是取得失控發票的企業,一律先做進項稅轉出,且不予以抵扣。
6、法定代表人和財務負責人要謹慎合法行事
常常有因交情比較好的企業可能在業務交易時沒有按照正常交易走,沒有開具發票的情況,但是一旦被查出來勢必會影響日后企業的業務,因此企業法人或財務負責人在平時的簽字、蓋章、合作等事宜中都要謹慎對待。
7.避免長期無申報
企業納稅申報是一項義務,企業一旦成立,哪怕沒有業務往來或者沒有稅款要繳納,也要報稅,俗稱零申報。零申報一般是存在于注冊之后還未開展經營的公司,或者正在籌備清算注銷的公司中,也有少數特殊企業初期準備周期較長(甚至有長達兩三年的),他們若準備期只是購買機器、原材料而沒有發生應稅收入。這些情況下,企業可能沒有稅款要繳納,但都要按時進行零申報。零申報只是一個簡單的程序,但如果不辦理,稅務機關可以每次處以罰款2000元。
企業稅務風險的防范措施:
1、完善企業內控制度
為避免稅務風險,企業財務工作者需把握財務會計與稅法規定之間的差異,做到正確納稅。企業應致力于提高管理水平和增強風險意識,在嚴格掌握傳統財務內控手段的前提下,充分利用現代化知識技術,建立起一套操作性強、便于控制的內部財務報告組織信息系統。進而完善企業內部的控制制度。
2、加強信息管理建設
企業應了解稅務風險管理的信息,明確稅務相關信息的收集、處理和傳遞程序,建立和完善稅法的收集和更新系統,及時匯編企業適用的稅法,從而進行定期更新。企業可以利用計算機系統和網絡技術建立內、外部的信息管理系統,確保企業內、外部信息通暢,將信息技術應用于稅務風險管理的各項工作,建立涵蓋,風險管理基本流程和內部控制系統各環節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。
3、優化外部環境
第一,強化納稅服務,營造和諧納稅氛圍,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,培養納稅服務意識,保障納稅人的合法權益。第二,認真開展稅法宣傳活動,提高納稅人的稅法遵從度,讓他們知法、懂法、守法。第三,做好行政協調工作,逐步建立起以“政府領導、稅務主管、部門配合、司法保障、社會參與”為主要內容的社會綜合治稅體系。
4、營造良好的稅企關系
企業要注重對稅務機關工作程序的了解,隨時關注當地稅務機關稅收征管的特點和具體方法,經常與稅務機關保持友好聯系,加強聯系和溝通,爭取在稅法的理解上與稅務機關取得一致,從而避免稅務風險。在進行稅務籌劃時,具體問題具體分析,并針對企業的風險情況制定切合實際的防范措施。
5、提高稅務風險意識
由于稅務籌劃具有特殊目的,其風險是客觀存在的,面對風險企業領導者應時刻保持警惕,針對風險產生的原因,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,預防和減少風險的發生。
6、加強對政策的學習,準確把握稅收政策
成功的稅務籌劃應充分考慮各個因素的影響,例如,企業業所處外部環境條件的變遷、未來經濟環境的發展趨勢、國家政策的變動、稅法與稅率的變動趨勢等等,進而進行稅務籌劃,另外企業要學習稅收政策,密切關注稅收法律政策變動,審時度勢,正確利用國家稅收政策,降低不必要的納稅成本。
綜上所述,企業規避稅務風險便是完善企業內控制度、加強信息管理建設、優化外部環境、營造良好的稅企關系、提高稅務風險意識以及把握稅收政策,如果還想了解更多資訊,敬請關注廣州卓海官方公眾號。